(三)強化產業創新能力
加強共性關鍵技術研究。針對智能制造和工業轉型升級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和智慧生活、現代服務和特殊作業對服務機器人的需求,重點突破制約我國機器人發展的共性關鍵技術。積極跟蹤機器人未來發展趨勢,提早布局新一代機器人技術的研究。
建立健全機器人創新平臺。充分利用和整合現有科技資源和研發力量,組建面向全行業的機器人創新中心,打造政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協同創新載體。重點聚焦前沿技術、共性關鍵技術研究。
加強機器人標準體系建設。開展機器人標準體系的頂層設計,構建和完善機器人產業標準體系,加快研究制訂產業急需的各項技術標準,支持機器人評價標準的研究和驗證,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修訂。
建立機器人檢測認證體系。建立并完善以國家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為代表的機器人檢驗與認證機構,推動建立機器人第三方評價和認證體系,開展機器人整機及關鍵功能部件的檢測與認證工作。
專欄三 基礎能力建設重點
——機器人共性關鍵技術。1.工業機器人關鍵技術:重點突破高性能工業機器人工業設計、運動控制、精確參數辨識補償、協同作業與調度、示教/編程等關鍵技術。2.服務機器人關鍵技術:重點突破人機協同與安全、產品創意與性能優化設計、模塊化/標準化體系結構設計、信息技術融合、影像定位與導航、生肌電感知與融合等關鍵技術。3.新一代機器人技術:重點開展人工智能、機器人深度學習等基礎前沿技術研究,突破機器人通用控制軟件平臺、人機共存、安全控制、高集成一體化關節、靈巧手等核心技術。
——機器人創新中心。重點圍繞人工智能、感知與識別、機構與驅動、控制與交互等方面開展基礎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究,深入開展在高端制造業、災難應急處理、醫療康復、助老助殘等領域的前沿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推進科技成果的轉移擴散和商業化應用,為企業提供共性技術支持和服務,強化國際交流與合作,培養機器人專業研發設計人才。
——機器人產業標準。發揮企業參與制修訂標準的積極性,按照產業發展的迫切度,研究制訂一批機器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主要包括機器人用RV減速機通用技術條件等通用技術標準、機器人整機電磁兼容技術要求和試驗方法等檢測標準、個人護理機器人安全要求等安全標準、工業機器人編程和操作圖形用戶接口等通信控制標準、設計平臺標準和噴涂機器人系統應用規范等應用標準。
——國家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面向機器人整機及關鍵功能部件兩方面內容開展檢測與評定工作,整機性能評價包括:安全、性能、環境適應性、噪音水平、電磁兼容性、可靠性及測控軟件評價等;功能部件檢測評定包括:零件質量、零部件安全及性能、噪聲、環境適應性、材質和接口等。
(四)著力推進應用示范
為滿足國家戰略和民生重大需求,加強質量品牌建設,積極開展機器人的應用示范。圍繞制造業重點領域,實施一批效果突出、帶動性強、關聯度高的典型行業應用示范工程,重點針對需求量大、環境要求高、勞動強度大的工業領域以及救災救援、醫療康復等服務領域,分步驟、分層次開展細分行業的推廣應用,培育重點領域機器人應用系統集成商及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充分利用外包服務、新型租賃等模式,拓展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的市場空間。
專欄四 機器人推廣應用計劃
通過提高企業質量意識,促進企業實施以質量為先的經營管理,完善產品檢測認證制度,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方法,加強制造過程管理等措施,推進質量保障能力建設,提高機器人產品的質量可靠性,提升用戶使用機器人的信心。
在工業機器人用量大的汽車、電子、家電、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等行業,在勞動強度大的輕工、紡織、物流、建材等行業,在危險程度高的化工、民爆等行業,在生產環境潔凈度要求高的醫藥、半導體、食品等行業,推進工業機器人的廣泛應用。在救災救援領域,推進專業服務機器人在自然災害、火災、核事故、危險品爆炸現場的示范應用等。
開展陪護與康復訓練機器人在失能與認知障礙人群中的試點示范,開展智能假肢與外骨骼機器人在行動障礙人群中的試點示范,開展手術機器人在三甲醫院智能手術中心的試點示范,大力推進服務機器人在醫療、助老助殘、康復等領域的推廣應用。
?。ㄎ澹┓e極培育龍頭企業
引導企業圍繞細分市場向差異化方向發展,開展產業鏈橫向和縱向整合,支持互聯網企業與傳統機器人企業的緊密結合,通過聯合重組、合資合作及跨界融合,加快培育管理水平先進、創新能力強、效率高、效益好、市場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打造知名度高、綜合競爭力強、產品附加值高的機器人國際知名品牌。大力推進研究院所、大專院校與機器人產業緊密結合,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以龍頭企業為引領形成良好的產業生態環境,帶動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形成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的局面。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規劃和資源整合
強化頂層設計,統籌協調工業管理、發展改革、科技、財政等各部門的資源和力量,形成合力,支持自主創新,推動我國機器人產業健康發展;加強對區域產業政策的指導,形成國家和地方協調一致的產業政策體系;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園區發展機器人產業集群,引導機器人產業鏈及生產要素的集中集聚。
?。ǘ┘哟筘敹愔С至Χ?/p>
通過工業轉型升級、中央基建投資等現有資金渠道支持機器人及其關鍵零部件產業化和推廣應用;利用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支持符合條件的機器人及其關鍵零部件研發工作;通過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支持納入《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的機器人應用推廣;根據國內機器人產業發展情況,逐步取消關稅減免政策,發揮關稅動態保護作用;落實好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鼓勵企業加大技術研發力度、提升技術水平。
?。ㄈ┩貙捦度谫Y渠道
鼓勵各類銀行、基金在業務范圍內,支持技術先進、優勢明顯、帶動和支撐作用強的機器人項目;鼓勵金融機構與機器人企業成立利益共同體,長期支持產業發展;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機器人企業在海內外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和進行海內外并購;引導金融機構創新符合機器人產業鏈特點的產品和業務,推廣機器人租賃模式。
?。ㄋ模I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制定工業機器人產業規范條件,促進各項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鼓勵機器人產業向高端化發展,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研究制訂機器人認證采信制度,國家財政資金支持的項目應采購通過認證的機器人,鼓勵地方政府建立機器人認證采信制度;加強機器人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建設;研究建立機器人行業統計制度;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產業聯盟和服務機構等行業組織的作用,構建機器人產業服務平臺。
?。ㄎ澹┘訌娙瞬抨犖榻ㄔO
組織實施機器人產業人才培養計劃,加強大專院校機器人相關專業學科建設,加大機器人職業培訓教育力度,加快培養機器人行業急需的高層次技術研發、管理、操作、維修等各類人才;利用國家千人計劃,吸納海外機器人高端人才創新創業。
?。U大國際交流與合作
充分利用政府、行業組織、企業等多渠道、多層次地開展技術、標準、知識產權、檢測認證等方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拓展合作領域;鼓勵企業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加強技術合作,提供系統集成、產品供應、運營維護等全面服務。
五、規劃實施
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牽頭負責組織規劃實施,建立各部門分工協作、共同推進的工作機制,建立規劃實施動態評估機制。地方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改革主管部門及相關企業結合本地區和本企業實際情況,制訂與本規劃相銜接的實施方案。相關行業協會及中介組織要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及時反映規劃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提出政策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