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汽車智能化的不斷發展,汽車電子的重要性越加突出,巨量增加的硬件和軟件使得汽車電子的發熱成為問題的集中點,如果不能妥善地處理電子系統的發熱和散熱問題,會造成系統運行效率下降、死機甚至于發生著火的后果。
汽車電子的傳統溫度檢測方式是熱電偶,為接觸式測溫,但在反應速度、小目標檢測、工作效率等方面還存在諸多不足,而紅外熱像儀可以從電子系統表面的溫度分布狀態非接觸地快速發現問題,并在專業軟件的幫助下進行分析,高效完成汽車電子的發熱和散熱檢測任務。
紅外熱像的發展和在國內的使用現狀
1、紅外熱像儀的發展歷史
自從1800年赫謝爾利用水銀溫度計制作的最原始的熱敏探測器發現了紅外輻射以來,人們就開始不斷運用各種方法對紅外輻射進行檢測。
紅外熱像儀是一種可探測目標的紅外輻射,并能通過光電轉換、電信號處理等手段,將目標物體的溫度分布圖像轉換成視頻圖像的設備,是集光、機、電等尖端技術于一體的高科技產品。因其具有非接觸測溫、反應速度快、溫度數據可分析等優點,在研發、品質管理、設備維護、建筑檢測等領域獲得了廣泛的應用。
2、紅外熱像技術在國內應用狀況
隨著科技的進步,目前紅外熱像技術在建筑和工業領域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紅外熱像儀探測波段為8~14μm長波的非制冷焦平面凝視型紅外熱成像儀,其體積、重量、操作性均比第一代制冷型紅外熱像儀有了很大的改進。
目前紅外熱像儀在國內現主要應用于如下行業:
- 研發與品質管理:主要對產品的發熱狀態進行檢測,提高產品的質量。
- 設備預測性維護:主要對設備的工作狀態進行巡檢,提前發現設備存在的問題。
- 建筑檢測:檢測房屋的節能、滲漏和空鼓等狀況。
- 消防:搜救和日常防火安全檢測。
- 其他:如科研、教育、醫療等。
紅外熱像技術在國內汽車電子企業的應用狀況
1、熱像儀在汽車電子的應用狀況
目前,紅外熱像儀在國內眾多汽車電子企業已經開始使用,主要應用有:
研發溫度分析:
器件發熱分析
散熱效能分析
外殼或周邊部位溫度分析
溫度隨時間變化的趨勢分析
產品質量檢測:
外協件的質量檢測
產線質量控制
老化測試
2、熱像儀與接觸式溫度計/溫度數據采集器的區別
數據采集器以接觸式溫度計作為傳感單元,系統集成幾個至數十個傳感器,傳感器通常粘貼或固定在被測目標上,系統根據每個傳感器的溫度數據分析被測目標的溫度分布狀態。有的數據采集器的通道數可擴展至數百甚至數千個,但受到被測目標尺寸的限制,這些通道數往往是理論上的,極少用在實際檢測中。
A 紅外熱像儀的優勢
數據采集器因為使用接觸式溫度計作為傳感單元,故有下列缺點:
· 檢測點少,目標溫度分布狀態不清晰
數據采集器的接觸式溫度傳感單元數目較少,特別是對于面積同樣較小的電子器件來說,能固定在器件上的傳感單元一般只能以個數計,故使用數據采集器檢測的部位是較為模糊的。
紅外熱像儀的檢測點數以萬計,故可以清晰地顯示出被測目標的溫度分布狀態,有利于觀測細小的溫度異常點。
· 反應速度慢
數據采集器的接觸式溫度傳感單元反應速度通常在十幾秒至數分種,若被測目標有較快的溫度變化,數據采集器就不能更上目標的溫度變化,造成溫度顯示滯后,影響使用者的判斷。
紅外熱像儀的反應時間通常在1秒內,可以實時地顯示出目標的溫度變化情況。
· 會破壞目標的原有溫度場
數據采集器的傳感器必須要接觸在被測目標表面,這樣會影響到表面的散熱效果(特別對于面積較小或發熱較少的物體),使被測目標的溫度改變。
紅外熱像儀使用非接觸測溫手段,可遠離目標進行檢測,故不會破壞目標的原有溫度場,保證測溫的準確。
B 溫度數據采集器的優勢
· 由于熱電偶布線靈活,可以在熱像儀無法拍攝的部位進行檢測,如多層電路板的下層、產品外殼內部的元器件等。
· 熱電偶可進行長時間的溫度數據記錄,并進行開關量或4-20mA信號控制。
C 紅外熱像儀和溫度數據采集器的協作
紅外熱像儀主要檢測目標表面的溫度分布狀態,對于內部的檢測和需要進行溫度控制的部分,由溫度數據采集器進行協作補充。
本文選自電子發燒友網7月《汽車電子特刊》Change The World欄目,轉載請注明出處!
用戶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