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自慰AV免费观看内涵网,日韩国产剧情在线观看网址,神马电影网特片网,最新一级电影欧美,在线观看亚洲欧美日韩,黄色视频在线播放免费观看,ABO涨奶期羡澄,第一导航fulione,美女主播操b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會員中心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AMDThreadripper2920X性能測試 顯然更加適合對算力需求較高的專業用戶

454398 ? 來源:工程師吳畏 ? 2019-06-11 14:12 ? 次閱讀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維碼

掃碼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師交流群

熟悉DIY產業歷史的小伙伴可能對當初AMDIntel的雙核CPU大戰還有印象,而后來近10年的四核心時代也伴隨了我們這一代玩家的成長。然而隨著去年AMD推出全新一代Zen架構處理器之后,一切都發生了改變,久違的桌面CPU“核大戰”再次拉開了帷幕。除了主流的家用CPU逐漸走向了6核心乃至8核心。面向專業用途的發燒平臺戰場也更加劇烈。目前AMD的第二代線程撕裂者最高已經做到了32核心64線程的恐怖規模。之前我們也測試了24核心的2970WX,今天我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線程撕裂者處理器中價格最低的選擇,擁有12個物理核心24個線程的AMD Threadripper 2920X處理器。

規格詳情

12核心24線程的銳龍2920X的基準頻率為3.5GHz,最高boost頻率達到4.3GHz。

從CPU-Z的信息可以看到,這款處理器的TDP達到了180W,而二級緩存達到6MB,三級緩存32MB。雖然核心數量相對于同一代的幾個“怪獸”有所降低,但是作為X399平臺的產品,仍然保持了對四通道內存的支持,并擁有高達64條 PCI-E通道。

這一代的線程撕裂者采用了全新的組織架構,內存控制器被防止到了兩側,完整核心擁有8個CCX單元,而每個CCX單元擁有4個物理核心,2920則是在這一基礎上,縮減到三組CCX單元,同時內存控制器和PCI-E通道并不會遭到縮減。

這一代的Zen+架構仍然由CPU Complex(CCX)組成,每一個CCX模塊仍然擁有4個“Zen+”物理核心,CCX中的每個核心有64K L1 緩存,每個核心有32K L1 D-緩存,每核擁有512 KB的 L2緩存,所有核心共享一共8MB的L3緩存。所有物理核心均支持超線程(SMT)技術。從表面上來看與第一代產品沒有太多區別。由兩組CCX組成的一個Die基本上可以看做一個單獨的Ryzen7 2700芯片。

外觀上仍然是我們熟悉的線程撕裂者標志性的巨大體積,龐大的面積也對散熱器的接觸面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很多廠商專門推出了用于TR4的專用版本散熱器。

TR4接口可以繼續使用X399平臺的主板產品,并且LGA封裝相比AMD傳統的Socket針腳在安全性上也有著巨大的優勢,這對動輒4999元起步的線程撕裂者尤為重要。

由于接口部分比較特殊,所以AMD在包裝內準備了專用的拆裝螺絲刀和一個水冷扣具。

測試平臺介紹

我們加入了Inte酷睿i9-7900X處理器和上一代的線程撕裂者1920X進行測試,來對比一下在理論性能上的差異。

測試平臺部分,我們采用了全新的RTX 2080顯卡進行測試,同時使用四條DDR4 2933 8GB內存分別組成雙通道和四通道(以最大支持為準)。同時升級到最新版本的Windows系統。全程使用水冷散熱器進行散熱。

性能測試部分

可以看到,在多線程性能上,全新一代線程撕裂者2920X相對于前一代的線程撕裂者1920X有著一定的提升,但幅度并不是很大,基本上與頻率的提高幅度。而相對于Intel曾經的旗艦產品酷睿i9-7900X,多出來的2個物理核心和4個線程以及更高的基礎頻率表現出了應有的水平,在多線程性能上對老對手形成了壓制。

總結

線程撕裂者本身是面對高性能運算平臺(HEDT)推出的CPU產品,目前售價4999元,價格相對于普通平臺而言顯然略有些貴。但從我們的測試結果來看,這款擁有著12個Zen架構物理核心的產品顯然擁有著證明自己存在價值的實力。如果考慮到主板方面的價格優勢,那么新一代的線程撕裂者2920X顯然更加適合對算力需求較高的專業用戶。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處理器
    +關注

    關注

    68

    文章

    19896

    瀏覽量

    235365
  • amd
    amd
    +關注

    關注

    25

    文章

    5589

    瀏覽量

    136394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維碼

掃碼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師交流群

    評論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芯片的生態突圍與革命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 / 李彎彎)大芯片,即具備強大計算能力的集成電路芯片,主要應用于高性能計算(HPC)、人工智能(AI)、數據中心、自動駕駛等需要海量數據并行計算的場景。隨著 AI 與大數
    的頭像 發表于 04-13 00:02 ?1740次閱讀

    DeepSeek推動AI需求:800G光模塊的關鍵作用

    性能方面展現了出色的優勢,滿足當前AI需求的快速增長。 高可靠性: 光模塊經過溫度、靜電放電及機械耐久性等嚴格測試,確保在數據中
    發表于 03-25 12:00

    信而泰CCL仿真:解鎖AI極限,智中心網絡性能躍升之道

    引言 隨著AI大模型訓練和推理需求的爆發式增長,智中心網絡的高效性與穩定性成為決定AI產業發展的核心要素。信而泰憑借自主研發的 CCL(集合通信庫)評估工具 與 DarYu-X系列測試
    的頭像 發表于 02-24 17:34 ?459次閱讀
    信而泰CCL仿真:解鎖AI<b class='flag-5'>算</b><b class='flag-5'>力</b>極限,智<b class='flag-5'>算</b>中心網絡<b class='flag-5'>性能</b>躍升之道

    中心的如何衡量?

    作為當下科技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其的衡量關乎其能否高效支撐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智能應用的運行。以下是對智中心算衡量的詳細闡述:一、
    的頭像 發表于 01-16 14:03 ?2531次閱讀
    <b class='flag-5'>算</b>智<b class='flag-5'>算</b>中心的<b class='flag-5'>算</b><b class='flag-5'>力</b>如何衡量?

    智能座艙SoC評估及應用總結

    本文轉自:智能座艙產業聯盟精確評估SoC的必要性智能座艙的系統穩定性、用戶體驗和性能表現都依賴于SoC(系統級芯片)的計算能力。為了實現最佳性能
    的頭像 發表于 01-15 10:09 ?1298次閱讀
    智能座艙SoC<b class='flag-5'>算</b><b class='flag-5'>力</b>評估及應用總結

    企業AI租賃是什么

    企業AI租賃是指企業通過互聯網向專業提供商租用所需的計算資源,以滿足其AI應用的需求
    的頭像 發表于 11-14 09:30 ?2413次閱讀

    GPU開發平臺是什么

    隨著AI技術的廣泛應用,需求呈現出爆發式增長。AI租賃作為一種新興的服務模式,正逐漸成為企業獲取
    的頭像 發表于 10-31 10:31 ?672次閱讀

    AI芯片供電電源測試利器:費思低壓大電流系列電子負載

    AI芯片作為驅動復雜計算任務的核心引擎,其性能與穩定性成為了決定應用成敗的關鍵因素。而在這背后,供電電源的穩定性和高效性則是保障AI
    的頭像 發表于 10-25 11:26 ?1473次閱讀
    AI<b class='flag-5'>算</b><b class='flag-5'>力</b>芯片供電電源<b class='flag-5'>測試</b>利器:費思低壓大電流系列電子負載

    芯片 高性能 CPU/GPU/NPU 微架構分析》第1-4章閱讀心得——之巔:從基準測試到CPU微架構的深度探索

    ,全面評估了芯片在實際AI工作負載中的表現。這兩項基準測試共同構成了一個全面的評估體系,推動了芯片設計向多樣化和專用化方向發展。 2 流水線與分支預測:CPU的華爾茲 第二章詳細介紹了高
    發表于 10-19 01:21

    【「芯片 | 高性能 CPU/GPU/NPU 微架構分析」閱讀體驗】--全書概覽

    1章 從TOP500和MLPerf看芯片格局 1.1科學最前沿TOP500 1.2 AI
    發表于 10-15 22:08

    名單公布!【書籍評測活動NO.43】 芯片 | 高性能 CPU/GPU/NPU 微架構分析

    更高、更密集的應用需求。 12年前,我與本書作者相識時,他向我提出一個想法:建立中關村在線高性能計算頻道。該頻道隸屬于核心硬件事業部,聚焦芯片相關的產品技術分析、評測,并為企業客戶
    發表于 09-02 10:09

    的分類與現代生活

    的提升使得用戶能夠享受到更加流暢和豐富的數字體驗。 個人通常指的是個人使用的計算設備,如智能手機、個人電腦、平板電腦等。這些設備通過中
    的頭像 發表于 08-26 15:05 ?498次閱讀
    <b class='flag-5'>算</b><b class='flag-5'>力</b>的分類與現代生活

    大模型時代的需求

    現在AI已進入大模型時代,各企業都爭相部署大模型,但如何保證大模型的,以及相關的穩定性和性能,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帶著這個極為重要的問題,我需要在此書中找到答案。
    發表于 08-20 09:04

    IaaS+on+DPU(IoD)+下一代高性能底座技術白皮書

    、VMware、Palo Alto 等公司紛紛推出相關解決方案。這些方案背后共同的本質思想是:將云計算的 IaaS 層組件從服務器側卸載后圍繞 DPU 構筑高性能底座,與 AWS、阿里云的技術路線不謀而合
    發表于 07-24 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