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康威視發布2018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實現營業總收入498.37億元,同比增長18.9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3.53億元,同比增長20.64%。2019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99.42億元,同比增長6.17%;凈利潤15.36億元,同比下降15.41%。行業整體承壓之下,海康威視2018年整體業績依然“拿得出手”。盡管Q1業績略顯失色,但業績說明會上,海康也用商機改善和2季度收入增速回到20%以上的預期,印證了信心。
數字之外,公司定位的表述也在年報上悄然發生了變化——“以視頻為核心的智能物聯網解決方案和大數據服務提供商”,這也呼應了海康威視在智涌錢塘生態大會上的提出物信融合,發布大數據平臺的動作。從海康威視的年報數據結合其一季度業績說明電話會議的紀要,我們已經可以揣摩出未來海康及行業發展的清晰脈絡。
“戰略儲蓄”開始“計息” 海康大數據公司的“硬核”底氣
在業績說明會議中,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海康逐季向好的信心。海康威視表示基于全局發展,預期2季度收入增速回到20%以上。
對于信心的來源,海康威視表示,海外增速比較穩定,從去年到今年一季度沒有太大波動。目前,國內的商機情況在變好,政府層面明顯有好轉,大企業一季度的情況比政府公共服務的增長還要更好一些,面向中小企業的渠道業務反彈略有滯后。綜合來看,政府和大企業帶動的整體向好。
“從我們在手的訂單和商機數的情況來看,商機數在增長,去年下半年商機數是直線下降的,今年三月份商機數變好,這是我們信心的來源。”市場反饋數據給了海康威視定心丸。
海康威視的底氣,還在于其“硬核”儲備,即三年以來在研發、人才、組織建設方面的持續高投入,成為其“戰略儲蓄”,2019年或將進入“計息期”,真正產出效益。
其一,體現在持續強勢的人才戰略。在費用方面,2018年的銷售費用率、管理與研發費用率在過去5年中均位于高點,與2017年相比費用增長幅度均超過30%,增長的主要原因是2018年公司人員增長達到30%。海康研發和技術服務人員超過1.6萬人,繼續保持較大規模的研發投入。在裁員風暴肆虐的2018年,海康威視的人員“逆勢”增長,體現了對未來的價值投資,相信其厚積必有薄發。
另一個變化,體現在排兵布陣。海康威視在2018年啟動業務架構的變革重組,重新組織整合資源,將國內業務分為PBG、EBG、SMBG三個業務群,這一架構調整,更有針對性地面對不同類型市場和客戶,更有效地協同內部資源;在國內市場,海康推進省級業務中心建設,省級分公司升級為業務中心,并在重點地市下設二級分公司,將銷售、研發、技術支持資源前移,將市場觸角與決策中心前移,更近距離的接觸和服務客戶;海外分支機構增加至44個,海外銷售服務網絡進一步完善。
另一方面,海康2018年研發投入44.83億元,占公司銷售額的比例為8.99%,達到歷史新高。回看近年,海康的戰術一直是又穩又準,在AI浪潮中,始終保持著技術領跑。2016年海康將深度學習算法和產品結合,推出了全系列深度智能產品;2017年海康威視以云邊融合的AI Cloud計算架構大力推進人工智能在物聯網領域的發展和應用;2018年海康威視將兩池一庫四平臺軟件產品整合形成物信融合數據平臺,2019智涌錢塘峰會上,海康威視公開表示:從視頻感知到智能物聯、再到物信融合,海康威視已是一家大數據公司。
這是一個費用投入與公司能力不斷轉化的過程,當前海康威視已經從人才到技術到業務架構已經悉數做好準備,這些將在一季度后慢慢顯現,海康威視這份答卷,讓我們拭目以待。
船頭的戰略前瞻:誰才是行業專家
對于人們最關心的“AI相關業務從哪些方面看出進入收獲期”,海康威視表示,要看用戶是否愿意為技術、產品買單,最終還是要體現在業績數據上,需要用戶認可。
目前市場上說法、概念很多,無法分辨,主要看誰的音量比較大。“海康在表達上面臨的問題是想把復雜的想法傳遞給大家,而非用吸引眼球喊口號的形式簡單講明,因為我們認為產業并非如此簡單,這方面的能力還需要提高。”海康威視董秘用謙虛的方式,委婉表達了一個意思——這個市場只相信硬實力。
在AI加持下的智能安防時代,許多新的挑戰者入場,有明推暗就,有亦步亦趨,這一切海康威視也早有準備。“我們覺得已經把這個業務看通透了。”海康再次強調了對于行業的洞察,“我們不希望讓市場中錯誤的聲音引導產業、客戶、用戶往一個極端的、錯誤的方向,以為所有的數據上云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以為所有的監控只要做采集就行。當時很多公司提的云計算就是把所有的數據上云,即以后只要‘一朵云’。AI Colud強調的是云邊融合,因為我們從那時候就已經非常明確的認識到:物聯網是不可能放在云中心來解決的!首先,上云的成本非常大;第二,很多信息并沒有必要上云。”
上述觀點,去年開始已經得到行業的“變相”認可。一系列的“輕量云”、“小腦”、“云邊融合、因地制宜”概念在變換了概念包裝后,悄然推出市場,核心都是在向海康的理念靠近。這也從側面看到行業的“護城河”依然在于理解行業。行業深度深,用戶采購專業度高,技術實力硬碰硬的市場里,誰對行業的理解是更為深入,更貼合用戶,誰是真正的行業專家,才能贏得信任并最終成為長跑的勝出者。
業績會結束后,投資這個產業十多年的機構負責人Garry在機構群里分享了他的看法,他認為海康的風格素來低調務實,有十分只說八分,最多有一說一,不善于拿出花花綠綠的概念。但安防行業越來越不缺乏新概念,缺少的是與概念相匹配的實際落地。所有的技術本身的研究與發展,最終還是要回到服務業務與場景,只有業務與技術的結合才能真正引導行業趨勢的發展。從云邊融合的計算架構,到物信融合的數據架構,海康的落地情況非常厚實。從視頻感知、再到智物互聯、物信融合,已經成為一家大數據公司的海康威視踩好了每一個迭代腳印,最大的對手仍是他自己。接下去的行業格局,就交給時間來證明。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31文章
46251瀏覽量
392695 -
AI
+關注
關注
88文章
35164瀏覽量
280055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文章
8960瀏覽量
140261
原文標題:解讀海康威視成為大數據公司的“硬核”底氣
文章出處:【微信號:asmag001,微信公眾號:安全自動化】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