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全球陷入通貨膨脹狀態,告別了持續十余年的低通脹時期,尤其是2022年以來,國際通脹水平進一步上升,美歐等經濟體物價總水平連續創下歷史新高。而這也影響到了制造產業,讓企業的庫存因供應鏈混亂而上升到了歷史性的高水平。
近期,調研機構QUICK FactSet發布了一份數據,統計了4900家制造業企業截至2022年9月份底的庫存情況,發現對比6月底減少1%,降至2.1954萬億美元。這也是自新冠疫情前的2019年12月底以來,相比上季度末首次減少。
制造業庫存高企現象有緩解趨勢
2019年底以來,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疊加全球貿易沖突、物流周轉困難、通貨膨脹等影響,讓制造業庫存不斷高企,企業成本加劇。不過從近期觀察到的現象來看,這一情況似乎有所緩解。
在過去,制造業精心打磨了被稱為“Just in Time準時制”的生產方式,意思為在需求時采購所需數量的零部件,然后通過大規模工廠進行集中生產。這是一種盡量減少庫存,通過降低成本來增加利潤的方法。比如英特爾過去便依靠從全球采購原材料,再到美國工廠進行生產的方式來降低成本。
不過由于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企業正在從Just in Time轉變為Just in Case(以防萬一)。通過采購更多原材料,花費更高的成本,也要讓工廠避免停工,即便是緊急情況下也能夠繼續供應產品。
但這種方式也急速增加了制造業企業的庫存水位,數據顯示,2022年6月份,全球主要制造業企業庫存達到2.22萬億美元,創下近10年來的新高,相比2019年12月底增加30%左右。
庫存快速增長的一大原因在于2022年半導體供需從過去的供應短缺轉變為需求下降,市場中除了個人電腦與智能手機,游戲行業和數據中心對微芯片的需求也在下降,甚至由于需求放緩部分廠商取消了訂單。
具體行業來看,PC相關行業庫存增加至2019年的近2倍,半導體增加70%,電子零部件增加60%,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及農機也增長20%-30%,大部分行業庫存都在增加。這種情況下,如果庫存無法轉變為營收變成過剩,那么將成為企業現金流惡化的主因。
這也讓各大企業開始將庫存視為風險,并開始進行降庫存的操作。2022年9月底數據顯示,相比6月份,電子設備和器械庫存減少3%,家電產品減少1%,汽車零部件減少2%,而PC相關領域則大幅減少9%。
各大企業也在積極去庫存當中,比如中國臺灣PC大廠華碩2022年9月底電腦庫存比6月底減少15%,到12月底將進一步降低,預計在今年上半年將回歸到合理水平。小米也受到市場智能手機需求減少的影響,在9月底將庫存降低8%。
而在半導體芯片領域,由于產銷受到長約機制的限制,重復、超額訂單多采取延后交期的做法,不利于半導體供應鏈的調節。近日臺積電總裁魏哲家在法說會上表示,預計2023年全年除存儲之外半導體將下滑4%,晶圓代工產業則會下滑3%。
去庫存是市場復蘇前的最后黑暗
隨著市場和企業持有的庫存增加,半導體供應開始出現過剩跡象,這也讓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將庫存視為風險,并積極進行去庫存操作。以存儲芯片為例,美光科技已經宣布存儲芯片整體減產20%,鎧俠也宣布NAND芯存儲芯片減產30%。
調研機構Omdia預測,由于庫存高于2019年,去庫存也需要更長的時間,價格下行壓力仍在持續,同時降幅也將隨之加大。并且為目前行情惡化局面將持續至2023年上半年。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2年12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7.0%,比上月下降1個百分點,低于臨界點。其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從業人員指數、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都在下降,表明制造業生產繼續回落,需求在持續減少,用工景氣度降低,同時原材料供應商交貨時間有所延長。
而原材料庫存指數達到47.1%,環比上升0.4個百分點,意味著制造業主要原材料庫存量降幅有所收窄。可見目前制造業整體仍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且庫存水位仍未調整完成。
同時由于目前庫存周轉天數上升明顯,數據顯示,2022年二季度,各類業者存貨天數同比增長15.5%-25.1%,其中存貨天數以半導體業者增加最多,達到100.1天,電子零件組業者以98.3天次之。
疊加當前各大廠商所面臨的去庫存挑戰,如果終端市場狀況仍未改善,量價齊跌的情況將難以避免。
細分產品中,如MCU目前供過于求的問題愈發突出,比如熱門的STM32103RCT6價格從高位的百元已經跌回到2位數價格。連帶***品牌GD也開始被低價出售。而其他國產低端MCU價格戰、清庫存的情況也愈發嚴重。
當然,另一方面高端MCU的交期仍然緊張,如智能汽車的MCU需求仍然供不應求,現貨價格居高不下。
盡管汽車半導體的需求呈現增加的態勢,但廠商對于投資的態度已經開始趨于謹慎,如用于電流控制的功率半導體以及用于電源管理的模擬半導體的設備投資較少,供應難以迅速增加,導致這兩種產品在2023年內將維持供應短缺的狀態。
據美國半導體貿易商Source Engine的數據統計,功率半導體的交貨期從2022年5月底的31-51周延長至11月份的39-64周。
此外驅動IC也受到消費電子市場低迷影響,CINNO Research數據顯示,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顯示面板驅動芯片DDIC價格降幅在2%-8%,第三季度價格降幅擴大至4%-15%。并且已經有驅動IC大廠砍單晶圓代工投片量,幅度高達20%-30%。
不僅是制造業在清理儲存,上游IC設計廠商受到消費電子需求疲軟的影響,也在降低對晶圓代工廠的投片量。魏哲家也透露,臺積電7nm及6nm產能利用率已經不處于過去3年的高點,估計需要數個季度來調整,預期今年下半年需求有望回溫。
寫在最后
當前全球經濟仍然處于通貨膨脹,同時美國與其它地區仍未放棄加息,經濟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從而導致用戶消費水平陷入保守,也進一步加劇PC、手機、消費電子市場的需求降低,繼而讓企業的庫存風險加大。
而今各大企業開始實施降庫存操作,在終端市場需求沒有轉變的情況下,量價齊跌的風險也在不斷增加。但隨著企業的降庫存動作,也預示著市場自我調整的開始,盡管在上半年制造業將會有一定承壓,但隨著中國疫情政策的調整,市場開始緩慢復蘇,預計在今年下半年有望回暖。
審核編輯 :李倩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5文章
28919瀏覽量
238081 -
晶圓代工
+關注
關注
6文章
868瀏覽量
49215 -
制造業
+關注
關注
9文章
2331瀏覽量
54671
原文標題:制造業庫存開始緩解,市場復蘇前的最后黑暗
文章出處:【微信號:elecfans,微信公眾號:電子發燒友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制造業變頻器聯網困擾如何破?這個轉換方案值得一看
AI和ML如何重塑電子制造業
精業銳志,極致創新!ITES深圳工業展助力制造業開年起步即沖刺!

自動點焊機批發廠商:引領制造業智能化轉型的隱形冠軍
設備管理系統對制造業的重要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制造業倉庫管理四大要點與廣東MES系統:珠海先達的實踐與探索
無刷電機制造業在庫存管理上用什么系統好?

智慧工廠: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新引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