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行業靜水深流。
近年來,公共出行領域風云詭譎,而作為主動脈的城市軌道交通江湖,卻很少在眾人面前掀起波瀾。相比于其他出行領域戰火連天的爭斗,“地鐵江湖”上的各路玩家似乎更喜歡潤物無聲的布局。
2017年1月,八維通科技有限公司在杭州成立,聚焦地鐵、公交等出行服務。2個月后,由八維通主導的全球首個軌道交通二維碼乘車全線開通案例在無錫上線。又過了半年,騰訊、支付寶也陸續上線地鐵乘車碼。
眼下,城市地鐵規模日益擴大,5G全面商用指日可待,以往“潛伏”在地鐵江湖里的“暗流”也嗅到市場開放和創新發展的機遇,漸漸浮出水面。
01. 縱橫交錯的軌道與暗流
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是指在城市中使用車輛在固定導軌上運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運的交通系統,包括地鐵、輕軌、單軌、有軌電車、磁懸浮、市域速軌、APM等。
截至2019年,全國大陸地區共有37城市開通了地鐵,地鐵運營線路150條,地鐵運營線路長度5180公里,地鐵客運量227.76億人次。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武漢、南京地鐵客運量超10億人次。其中,北京地鐵客運量最高,共計39.43億人次。上海緊隨其后,客運量38.69億人次。廣州地鐵客運量位居第三,共計32.88億人次。
如此規模宏大的軌交出行市場,自然不會被“有心人”放過。看似寂靜的表象之下,其實盤踞著不少實力玩家,形成了“互聯網商”、“金融與整車服務商”、“地鐵業主系”三個主要派系。
三個派系中,較為高調的是以支付寶、微信為代表的互聯網派系,早期入局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地鐵將線上支付覆蓋到更多生活場景,培養用戶習慣。畢竟這樣一個小額、高頻、用戶多且黏性高的線下消費場景,對于帶動自己線上產品日活和增強用戶黏性大有裨益。在后期的發展中,互聯網巨頭們也慢慢加入了其他便民的增值服務。
而以八維通為代表的金融整車服務商系,關注的是整個智能出行生態領域。八維通創始人楊宏旭博士是國內較早提出交通領域MaaS(Mobility-as-a-Service,“出行即服務”)服務平臺理念的企業家及該理論的踐行者。他認為,移動支付只是票務過程中的一個環節,數字化票務才是軌道交通行業的發展趨勢,即以乘客實名數據為信用前提,建立先享后付的城市軌道信用支付體系。
2016年,中國中車與中國銀聯聯合開發了第一個軌道交通移動支付系統,也就是“數字化票務系統”的雛形,2017年由兩大央企合資成立的八維通科技有限公司,把業務核心放到了軌道出行,通過支付手段鏈接軌道、公交、景區、高速、高鐵、加油站等場景,以數據輔助地鐵業主打造“智慧軌交”,指導日常精細化運營,實現降本增效,成為較早入局打造地鐵服務生態圈的平臺運營商。
最后是地方地鐵業主,這一派系是最容易建立地鐵服務生態圈以及獲取客戶數據的派系。部分城市地鐵業主選擇自建官方APP來保證數據的獨家與隱秘性,如上海地鐵“Metro大都會”、北京地鐵“億通行”。大多數地鐵業主與專業的第三方服務商進行深度合作,例如廣州、深圳用微信乘車碼;杭州傾向于用支付寶;重慶地鐵與八維通合作推出“渝暢行”APP,提供“一站式”智慧出行體驗的“軌道交通+”互聯網服務;天津地鐵官方APP亦為八維通合作建設,每年可提供超過3億人次出行服務,帶動超過10億元的公共交通出行消費市場。
在一些城市,“地鐵業主系”與“金融整車服務商系”的邊界已經消弭,實際上雙方耦合建立了一個互惠互利的有機整體。
“嚴格來講,我們的服務場景沒有沖突,不是競爭關系。”在談及三個派系的市場關系時,楊宏旭認為互聯網商側重to C支付場景,地鐵業主方看重運營效率及數據管控,金融整車服務商to B 也to C,目的是幫助地鐵業主建立智慧軌交,降本增效,也會為互聯網商開放支付通道。三路人馬各行己路,加速成長也彼此合作。
02. 產業互聯網的優勢局
正如上文提到的,盡管三大派系都盤踞在同一片出行領域,卻并沒有上演像網約車大戰、共享單車大戰那樣競爭殘酷的戲碼。歸根結底,在于三路人馬的業務需求、市場戰略以及企業基因均有不同。
首先,互聯網派系涉足地鐵領域,主要目的是開拓線上支付場景,為自己的產品爭取更多流量。正所謂“誰能掃開地鐵公交,誰就掃開了移動支付下半場。”互聯網巨頭們意在推廣移動支付,并由此衍生出更多場景化服務,地鐵只是其中一個分支。
不過微信、支付寶作為第三方支付渠道,只是一個展示入口,底層票務系統還是掌控在地鐵業主手中。并且,解決移動支付并非是地鐵行業需要面對的唯一問題。一直以來,地鐵建設和運營管理整體數字化成熟度較低,大量孤立的信息化系統、落后的客服系統、運營組織單一低效的調度管理等,都體現出數字化對改善地鐵系統現狀的迫切性。
互聯網的上半場是搶人大戰,所有產品的核心都指向消費者。而到了下半場,就進入產業互聯網時代,服務對象是行業或企業,其主要訴求是數字化產業或企業的業務模式,為傳統行業提供有附加值、依賴度的服務,創造新價值。因此,地鐵業主系與金融整車服務商系在業務需求上較為相似,均是以打造智慧軌交,提升出行體驗為核心目的。
在幫助地鐵業主推進數字化轉型方面,以八維通為代表的金融整車服務商系橫向以軌道交通為核心,拓展其他的交通出行場景,構建大交通業務鏈;縱向以移動支付為核心,通過互聯網運營工具+資源整合,形成線上流量平臺,逐步鏈接更多“非交通需求”場景,建立基于公共交通的商業生態圈。由此看來,金融整車服務商系有更多軌交垂直深耕的經驗,專注度和專業度較高。
其次,在城市布局和看待行業發展上,大家也相對平和,避免前期的過度競爭。北上廣深杭等一線城市向來是互聯網巨頭們的必爭之地,但除北上廣深杭外,全國還有約37個城市有地鐵服務需求,這還不包括即將開通和正在興建的城市,二三線城市體量巨大。
因此,不少企業避開了火力密集的一線城市,選擇攻占二三線城市。例如成都“智元匯”主導研發的刷臉乘車系統,一年間在鄭州、西安、哈爾濱陸續上線;八維通以華東地區為重心,陸續布局華南、華北、華西、東北、西北區域重鎮,短短三年時間完成了對全國資源的布局。
前期這些企業都是以技術支持服務為入口,為地鐵運營方提供支付碼、NFC等解決方案,代開發官方地鐵APP。但運行到后期,一些企業的生態野心便顯露出來。
擁有中車與銀聯背景的八維通,將消費金融基因與軌交產業基因相融合,通過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5G等技術,從智慧乘客系統、智慧站務、智慧運維等角度,提出了智慧軌交的整體解決方案,逐步構建起軌道交通領域的全新智慧生態。
同時,八維通還通過整合營銷,把地鐵場景周邊商家與乘客消費打通形成閉環。相比于密集擁堵的一線城市,需要整合“閑置”空間的二三線城市地鐵擁有更多開發商圈的潛力,引導乘客們的“非交通需求”將會成為提升地鐵商業價值的新“爆點”。據了解,八維通現已上線運營20余個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和近20個城市城軌易行項目,30余個城市公交數字票務系統,對于二線城市的布局已經漸成氣候,并計劃向一線城市進軍。
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蘇州大學未來交通聯合實驗室主任楊曉光教授表示,每一個產業都有自己的特色。以軌道交通為代表的出行行業具有較強的民生保障屬性,不以盈利為首要目的,擁有完全獨立的運營模式、管理訴求和行政體系,是壁壘重重的垂直場景。一旦進入某個城市地鐵,就可以長期發展下去。因此,能引領行業發展的企業大概率是由行業內孵化的先行企業,后來者很難實現“彎道超車”。
03. 5G風來,催生百億級獨角獸企業
從2003年至今,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已經步入全面快速發展期。地鐵作為在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中占比最高的出行方式,一直率先“觸電”前沿科技與理念。眼下,5G全面商用在即,更低的時延、更快的速率、更廣的連接以及更低的功耗,將會使城市軌道交通在列控信號系統、運營維護、乘客體驗、應急救災等方面有明顯的提升。
“對城市軌道交通行業的1億元的投資,可拉動2.6億元的GDP。”楊宏旭認為,在城市軌道交通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新工藝、新方法、新技術層出不窮,有利于打造我國的高端制造業產業鏈,并有效解決就業問題。
2020年8月,由重慶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重慶有限公司、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八維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重慶軌道交通“5G+智慧軌交聯合創新實驗室”正式成立,共同開展5G+智慧軌交方案研究、產品研發、項目運營、技術規范等方面的研究與建設。
幾天后,東莞也舉行了5G智慧軌交聯合創新中心簽約儀式。市軌道公司聯合東莞移動、八維通科技有限公司,充分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運用前沿技術,加快推進智慧軌交的探索和實踐。比如乘客刷臉過閘,提高通行效率;5G站內導航,完善便民體驗;全景智慧監控,為管控引導、聯動調度提供運營支持等。
各城市都在快速加碼5G網絡應用的布局,得益于股東優勢、時間差紅利以及出行生態圈的打造,金融整車服務商更易與地方集團達成合作,成為軌交運營建設的中堅力量。
同時,為解決異地乘客乘車不便等問題,在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指導下,八維通還推出了“城軌易行”官方App,致力于實現全國軌道交通乘車出行的互聯互通,還將公交、市民公園、渡輪、公共自行車租賃、網約車等惠民便民支付一同納入到平臺,為實現全國一碼通做鋪墊。
“城軌易行APP跟本地地鐵APP并不是競爭關系,它主要是服務于無地鐵城市居民,以及外籍人士。本地APP一般有折扣優惠,但我們沒有折扣優惠,也不做營銷,各個城市可以自由選擇是否對城軌易行APP開放端口。我們最大的期望是為大家的異地出行提供便利,省去下載多個APP的煩惱”。城軌協會專家和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李中浩說道。
此外,八維通還將目光放到了“停車難”這個出行頑疾,推出P(停車)+R(軌道)運營模式,即運用大數據、AI、區塊鏈等技術手段,將停車時間分段錯時共享,達到資源利用最大化,從而打造智慧停車生態圈。這種城市智慧停車管理和運營的新模式,現已在青島、長沙、杭州等地試驗成功,未來將進一步推廣到全國。
5G風動之下,龐大的城市軌交服務行業將會涌現出身價上億,甚至上百億的獨角獸企業。據悉,阿里已和北京如易行科技達成合作,將通過“億通行”App助力低碳綠色出行;新華三中標深圳地鐵14、16號線及杭州地鐵3號線項目,正式推進Wi-Fi 6地鐵車地無線通信解決方案;八維通近期也已完成了B輪數億元融資,并計劃于2022年上市。未來的“地鐵江湖”或許會燃起戰火,也或許仍是各行己路,但可以確定的是強者恒強,早期入局者的先發優勢將會逐步釋放。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解決出行問題一直是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交通工具的演變也一步步促進了部落間、城鄉間、國家間的交流,讓人類的文化與科技得以飛速發展。隨著前沿科技的不斷升級與應用,“互聯網+”將成為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而對于城市公共交通體系來說,今后的主干仍將是軌交地鐵,其他所有公共交通都是為軌交地鐵提供接駁服務的輔助工具。八維通將逐步滲透多個交通出行場景,構建大交通業務鏈,對更多的出行場景及本地生活服務進行賦能。屆時,人們將不再受制于空間桎梏,更快捷的出行方式、更便利的服務、更宜居的環境,將會給人們帶來更加美好的生活體驗。
責任編輯:tzh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5文章
11251瀏覽量
106493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807文章
49029瀏覽量
249694 -
5G
+關注
關注
1360文章
48816瀏覽量
57400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隼眼科技榮獲2025年度南京市培育獨角獸企業
榮耀再續!洛微科技榮膺2025杭州準獨角獸企業榮譽

智行者科技獲評2025中國獨角獸企業
東軟睿馳榮獲2024年遼寧省獨角獸企業
英創匯智榮獲“中國汽車隱形獨角獸”稱號
億鑄科技榮登中國潛在獨角獸企業榜單
同星智能榮獲“中國汽車隱形獨角獸”稱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