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自慰AV免费观看内涵网,日韩国产剧情在线观看网址,神马电影网特片网,最新一级电影欧美,在线观看亚洲欧美日韩,黄色视频在线播放免费观看,ABO涨奶期羡澄,第一导航fulione,美女主播操b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會員中心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人工智能芯片大對比:五個維度來剖析四種AI芯片

454398 ? 來源:alpha007 ? 作者:alpha007 ? 2022-12-20 13:00 ? 次閱讀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維碼

掃碼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師交流群

目前,全世界超過 90%的數據都是在過去的兩三年之內產生的。隨著人工智能自動駕駛、5G云計算等各種技術的不斷發展,海量數據都將會繼續源源不斷的產生。預計到 2025 年,數據總量將比現在增長 10 倍。在這些技術的發展中,很大的一部分都基于對大數據的研究和分析。正因為如此,很多人就形象的將數據比喻為人工智能時代的石油。

為了對海量的數據進行處理,基于傳統 CPU 的計算結構已經很難滿足需求了,我們需要更加強大的硬件和芯片,來更快、更好的完成這些工作。

此外,我們也需要更好的方法,比如使用各種人工智能的算法和模型,來幫助我們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并得到有意義的結論。如果把這兩者結合起來,就產生了各種各樣的人工智能芯片。


在這篇文章里,我們來一起看一下關于人工智能芯片的幾個有意思的事情。我想討論的重點,是在實際的工程實踐和應用場景里,如何對人工智能加速芯片進行合理的評價和選擇,以及各種不同的 AI 芯片的優缺點都有哪些。我會給大家介紹一個簡單的思維框架,幫助大家理解和思考。

討論:一個前提條件

在開始討論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確一些討論的前提條件,這些對于接下來的分析至關重要。很多人常犯的一個邏輯謬誤,就是在討論問題的時候缺少一個特定的討論范圍,這個英文叫做 context,中文通常翻譯成語境,或者上下文。

說白了,這個就是我們在討論問題的時候,要圈定一個討論的范圍,大家都在這個圈圈里討論問題。這就像拳擊或者格斗比賽一樣,要在那個擂臺上比拼,不能跑到臺下打。否則的話,就會像老郭和于大爺說的那樣:

你和他講道理,他和你講法制;

你和他講法制,他和你講政治;

你和他講政治,他和你講國情;

你和他講國情,他和你講文化;

你和他講文化,他和你講道理 ......


同樣的,對于我們要討論的人工智能芯片,其實有很多不同的應用領域。從這個角度來看,AI 芯片可以分成移動端和服務器端兩大類,也有很多人把兩類稱為終端和云端。

事實上,在這兩類應用中,人工智能芯片在設計要求上有著本質區別。比如,移動端更加注重 AI 芯片的低功耗、低延時、低成本,而部署在云端的 AI 芯片,可能會更加注重算力、擴展能力,以及它對現有基礎設施的兼容性等等。

對于這兩類人工智能芯片,我們很難直接進行比較。這就好像一棵大樹,它的樹干負責支撐起這顆樹,并且還能輸送各種營養物質。它的樹葉就負責進行光合作用,并生產營養物質。但是我們很難比較樹干和樹葉,究竟誰更有用。

在這篇文章里,我們要把討論的范圍縮小,只關注部署在服務器端的人工智能芯片的相關問題。

此外,我們還需要明確一下具體討論哪些 AI 芯片。這篇文章將主要對比四種最常見的芯片:CPU、GPUASICFPGA。其他的一些相對小眾的芯片種類,比如類腦芯片和量子芯片等等,就不列入討論的范圍了。

分析:一個思維框架

我們現在明確了討論的領域和對象,也就是部署在服務器端的四種常見的芯片,接下來應該確定的是,通過什么樣的方式來衡量這些 AI 芯片的優缺點。

在這里給大家介紹一個我們在工程實踐里經常使用的思維框架。具體來說,當我們考慮在數據中心里大量部署 AI 芯片的時候,通常需要考慮以下幾個重要的因素。

首先就是算力,也就是芯片的性能。這里的性能有很多方面,比如這個芯片做浮點或者定點數運算的時候,每秒的運算次數,以及這個芯片的峰值性能和平均性能等等。

但是,算力或者性能其實并不是衡量 AI 芯片好壞的唯一標準。事實上,在很多時候它甚至不是最重要的標準。那么,還有哪些考慮的因素呢?

在這個思維框架里,一共有五個衡量因素。除了性能之外,還有靈活性、同構性、成本和功耗四點。

其中,靈活性指的是這個 AI 芯片對不同應用場景的適應程度。也就是說,這個芯片能不能被用于各種不同的 AI 算法和應用。

同構性指的是,當我們大量部署這個 AI 芯片的時候,我們能否重復的利用現有的軟硬件架構和資源,還是需要引入其他額外的東西。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我的電腦要外接一個顯示器,如果這個顯示器的接口HDMI,那么就可以直接連。但是如果這個顯示器的接口只有 VGA 或者 DVI 或者其他接口,那么我就要買額外的轉接頭才行。這樣,我們就說這個設備,也就是顯示器,它對我現有系統的同構性不好。


成本和功耗就比較好理解了。成本指的就是錢和時間,當然如果細摳的話,還有投入的各種人力物力,以及沒有選擇其他芯片帶來的機會成本等等。不過歸根到底還是錢和時間。成本包含兩大部分,一部分是芯片的研發成本,另一部分是芯片的部署和運維成本。

功耗就更好理解了,指的就是某種 AI 芯片對數據中心帶來的額外的功耗負擔。

比較:4 種芯片,5 個維度

現在我們知道了這個思維框架里的五個重要元素,那么我們就能對前面提到的四種芯片,也就是 CPU、GPU、ASIC 和 FPGA 做一個定性的比較了。這里聲明一下,這些對比僅代表我個人的觀點,也歡迎大家在留言里和我交流你的想法。

CPU

對于 CPU 來說,它仍然是數據中心里的主要計算單元。事實上,為了更好的支持各種人工智能應用,傳統 CPU 的結構和指令集也在不斷迭代和變化。


比如,英特爾最新的 Xeon 可擴展處理器,就引入了所謂的 DL Boost,也就是深度學習加速技術,來加速卷積神經網絡和深度神經網絡的訓練和推理性能。但是相比其他三種芯片,CPU 的 AI 性能還是有一定差距。

CPU 最大的優勢就是它的靈活性和同構性。對于大部分數據中心來說,它們的各種軟硬件基礎設施都是圍繞 CPU 設計建設的。所以 CPU 在數據中心的部署、擴展、運維,包括生態其實都已經非常成熟了。它的功耗和成本不算太低,但也還在可接受的范圍內。

GPU

GPU 有著大規模的并行架構,非常適合對數據密集型的應用進行計算和處理,比如深度學習的訓練過程。和 CPU 相比,GPU 的性能會高幾十倍甚至上千倍。因此業界的很多公司,都在使用 GPU 對各種 AI 應用進行加速。


GPU 的另外一個優勢,是它有著比較成熟的編程框架,比如 CUDA,或者 OpenCL 等等,這是 GPU 在 AI 領域得到爆發最直接的推動力量之一,也是 GPU 相比 FPGA 或者 ASIC 的最大優勢之一。

但是,GPU 的最大問題就是它的功耗。比如,英偉達的 P100、V100 和 A100 GPU 的功耗都在 250W 到 400W 之間。相比于 FPGA 或 ASIC 的幾十瓦甚至幾瓦的功耗而言,這個數字顯得過于驚人了。

而對于神經網絡的訓練來說,它往往需要大量密集的 GPU 集群來提供充足的算力。這樣一來,一個機柜的功耗就可能會超過幾十千瓦。這就需要數據中心為它修改供電和散熱等結構。比如傳統的數據中心大都靠風扇散熱,但如果要部署 GPU,就可能要改成水冷散熱。對于大數據中心來說,這是筆巨大的開銷。


伴隨著高功耗,更大的問題實際是高昂的電費開支。要知道,現代數據中心的運維成本里,電費開支占 40%甚至更高。所以,對于 GPU 在數據中心里的大規模部署,我們通??紤]的是它所帶來的性能優勢,能否抵消它帶來的額外電費。

ASIC

ASIC 就是所謂的人工智能專用芯片。這里的典型代表,就是谷歌阿爾法狗里用的 TPU。根據谷歌的數據,TPU 在阿爾法狗里替代了一千多個 CPU 和上百個 GPU。

在我們的衡量體系里,這種 AI 專用芯片的各項指標都非常極端,比如它有著極高的性能和極低的功耗,和 GPU 相比,它的性能可能會高十倍,功耗會低 100 倍。


但是,研發這樣的芯片有著極高的成本和風險。與軟件開發不同,芯片開發全程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開發周期往往長達數年,而且失敗的風險極大。放眼全球,同時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和技術儲備以進行這類研發的公司,大概用兩只手就能數的出來。也就是說,這種方案對于大多數公司而言并可能沒有直接的借鑒意義。

此外呢,AI 專用芯片的靈活性往往比較低。顧名思義,包括谷歌 TPU 在內的 AI 專用芯片,通常是針對某種特定應用而設計開發,因此它可能很難適用于其他的應用。在使用成本的角度,如果要采用基于 ASIC 的方案,就需要這類目標應用有足夠的使用量,以分攤高昂的研發費用。同時,這類應用需要足夠穩定,避免核心的算法和協議不斷變化。而這對于很多 AI 應用來說是不現實的。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在人工智能專用芯片領域涌現出來了一波優秀的公司,比如寒武紀、地平線,還有之前被賽靈思收購的深鑒科技等等。受篇幅限制,關于這些公司的具體產品和技術,這里就不再展開了。


FPGA

最后再來說一下 FPGA。我個人認為,FPGA 能夠在這些性能指標中達到比較理想的平衡。當然了,我目前的職業就和 FPGA 緊密相關,所以這個結論有屁股決定腦袋之嫌,謹供大家借鑒。


在性能方面,FPGA 可以實現定制化的硬件流水線,并且可以在硬件層面進行大規模的并行運算,而且有著很高的吞吐量。

FPGA 最主要的特點其實是它的靈活性,它可以很好的應對包括計算密集型和通信密集型在內的各類應用。此外,FPGA 有著動態可編程、部分可編程的特點,也就是說,FPGA 可以在同一時刻處理多個應用,也可以在不同時刻處理不同的應用。

在數據中心里,目前 FPGA 通常以加速卡的形式配合現有的 CPU 進行大規模部署。FPGA 的功耗通常為幾十瓦,對額外的供電和散熱等環節沒有特殊要求,因此可以兼容數據中心的現有硬件基礎設施。

在衡量 AI 芯片的時候,我們也經常使用性能功耗比這個標準。也就是說,即使某種芯片的性能非常高,但是功耗也非常高的話,那么這個芯片的性能功耗比就很低。這也是 FPGA 相比 GPU 更有優勢的地方。


在開發成本方面,FPGA 的一次性成本其實遠低于 ASIC,因為 FPGA 在制造出來之后,可以通過重復編程來改變它的邏輯功能。而專用芯片一旦流片完成就不能修改了,但是每次流片都會耗資巨大。這也是為什么包括深鑒在內的很多 AI 芯片的初創企業,都使用 FPGA 作為實現平臺的原因。

所以說,相比其他硬件加速單元而言,FPGA 在性能、靈活性、同構性、成本和功耗五個方面達到了比較理想的平衡,這也是微軟最終選用 FPGA,并在數據中心里進行大規模部署的主要原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之前的文章《FPGA 在微軟數據中心的前世今生》。

結語

在這篇文章里,我們討論了人工智能芯片的主要分類,比如按應用場景,可以分成服務器端和移動端兩類。我們介紹了四種可以用來執行人工智能應用的芯片,分別是 CPU、GPU、ASIC 和 FPGA。我們還根據一個思維框架,從性能、靈活性、同構性、功耗、成本五個方面,分別衡量了這四種芯片的優缺點。

事實上,對于這個問題并沒有一個唯一的答案。我們只有根據特定的“Context”,也就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才能找到最適用于某個應用的 AI 芯片。而這種理性的思維方式,其實也適用于我們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種事情,這也是本文想要傳達的最重要的內容。

審核編輯 黃昊宇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芯片
    +關注

    關注

    460

    文章

    52520

    瀏覽量

    441225
  • AI
    AI
    +關注

    關注

    88

    文章

    35168

    瀏覽量

    280183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維碼

掃碼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師交流群

    評論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AI芯片:加速人工智能計算的專用硬件引擎

    人工智能AI)的快速發展離不開高性能計算硬件的支持,而傳統CPU由于架構限制,難以高效處理AI任務中的大規模并行計算需求。因此,專為AI優化的芯片
    的頭像 發表于 07-09 15:59 ?158次閱讀

    開售RK3576 高性能人工智能主板

    ,HDMI-4K 輸出,支 持千兆以太網,WiFi,USB 擴展/重力感應/RS232/RS485/IO 擴展/I2C 擴展/MIPI 攝像頭/紅外遙控 器等功能,豐富的接口,一全新八核擁有超強性能的人工智能
    發表于 04-23 10:55

    芯片封裝中的四種鍵合方式:技術演進與產業應用

    自動鍵合和混合鍵合四種主流技術,它們在工藝流程、技術特點和應用場景上各具優勢。本文將深入剖析四種鍵合方式的技術原理、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為產業界提供技術參考。
    的頭像 發表于 04-11 14:02 ?1185次閱讀
    <b class='flag-5'>芯片</b>封裝中的<b class='flag-5'>四種</b>鍵合方式:技術演進與產業應用

    蘋果或與博通攜手研發人工智能芯片

    據消息人士透露,蘋果公司正在與博通公司攜手研發一款人工智能芯片,并計劃于2026年啟動生產。蘋果的高級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總監Benoit Dupin最近表示,該公司正在考慮使用亞馬遜最新的人工
    的頭像 發表于 12-12 14:01 ?568次閱讀

    SOC芯片人工智能中的應用

    人工智能技術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從智能手機的語音助手到復雜的自動駕駛汽車,AI技術的應用無處不在。SOC芯片作為實現這些技術的關鍵硬件,集成了處理器、存儲器、輸入/輸出接口等
    的頭像 發表于 10-31 15:44 ?2685次閱讀

    Untether發布人工智能(AI)芯片

    初創企業Untether發布了一款專為汽車、農業裝備及極端環境AI應用設計的人工智能AI芯片。   相較于英偉達和AMD的旗艦AI
    的頭像 發表于 10-29 13:59 ?834次閱讀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6章人AI與能源科學讀后感

    幸得一好書,特此分享。感謝平臺,感謝作者。受益匪淺。 在閱讀《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的第6章后,我深刻感受到人工智能在能源科學領域中的巨大潛力和廣泛應
    發表于 10-14 09:27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4章-AI與生命科學讀后感

    很幸運社區給我一閱讀此書的機會,感謝平臺。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4章關于AI與生命科學的部分,為我們揭示了人工
    發表于 10-14 09:21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二章AI for Science的技術支撐學習心得

    非常高興本周末收到一本新書,也非常感謝平臺提供閱讀機會。 這是一本挺好的書,包裝精美,內容詳實,干活滿滿。 關于《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二章“AI
    發表于 10-14 09:16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創新學習心得

    的發展機遇。同時,這也要求科研人員、政策制定者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構建一健康、包容的AI科研生態系統。 總之,《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的第一章為我打開了
    發表于 10-14 09:12

    risc-v在人工智能圖像處理應用前景分析

    滿足人工智能圖像處理中對于高性能、低功耗和特定功能的需求。 低功耗 : 在人工智能圖像處理中,低功耗是一重要的考量因素。RISC-V架構的設計使其在處理任務時能夠保持較低的功耗水平,這對于需要
    發表于 09-28 11:00

    人工智能ai 數電 模電 模擬集成電路原理 電路分析

    人工智能ai 數電 模電 模擬集成電路原理 電路分析 想問下哪些比較容易學 不過好像都是要學的
    發表于 09-26 15:24

    人工智能ai4s試讀申請

    目前人工智能在繪畫對話等大模型領域應用廣闊,ai4s也是方興未艾。但是如何有效利用ai4s工具助力科研是需要研究的課題,本書對ai4s基本
    發表于 09-09 15:36

    名單公布!【書籍評測活動NO.44】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

    活的世界? 編輯推薦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聚焦于人工智能與材料科學、生命科學、電子科學、能源科學、環境科學大領域的交叉融合,通過深入淺出的語言和諸
    發表于 09-09 13:54

    報名開啟!深圳(國際)通用人工智能大會將啟幕,國內外大咖齊聚話AI

    8月28日至30日,2024深圳(國際)通用人工智能大會暨深圳(國際)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博覽會將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寶安)舉辦。大會以“魅力AI·無限未來”為主題,致力于打造全球通用人工智能
    發表于 08-22 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