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得到進一步控制以及各地紛紛出臺措施,中國汽車市場正在逐步回暖。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簡稱:中汽協)7日透露,4月中國汽車行業銷量同比增長0.9%。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向好態勢逐漸鞏固,國內汽車及零部件復工復產正在逐步接近或達到正常水平,汽車產業鏈供應鏈壓力也在進一步緩解。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的重點企業銷量快報情況顯示,4月中國汽車行業銷量預計完成200萬輛,環比增長39.8%,同比增長0.9%。
乘聯會5月6日發布統計數據顯示,4月前四周(4月1日—25日)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同比增速回升至-2%,日均銷量3.72萬輛,同比增長0.8%,相較3月同期的下降56%,已不可同日而語。
數據顯示,4月第一周(1-6日)由于受清明假期的影響,乘用車銷量同比下滑35%,日均銷量只有21976輛。不過,今年清明假期禁止集體掃墓,閑暇之余也帶來了看車人數的增加,使得第二周(7-12日)汽車銷量同比增長了14.7%,日均零售銷量達到33522輛。
第三周(13-19日),乘用車零售銷量繼續攀升,日均銷量達到36964輛,同比微跌0.5%,接近去年同期的水平。而來到第四周(20-25日),乘用車日均零售銷量大幅增加至48794輛,同比再次獲得增長,漲幅達到12.3%。
從整個4月前四周(1-25日)的乘用車零售銷量來看,乘用車銷量逐周增長,顯示出良好的增長勢頭。前四周日均零售銷量達到35380輛,與去年同期的35958輛相比,僅僅是幾百輛的差距,跌幅為1.6%。月末最后幾天銷量一般都會大漲,預計整個4月份乘用車零售銷量的跌幅不會很大,甚至有望首次實現銷量止跌回升。
而在乘用車批發銷量方面,4月前四周(1-25日)乘用車出貨量也是逐周增長,;從第一周的下跌33%到第二周的增長10.3%、第三周的增長6.0%,再到第四周的增長15.2%,預示著經銷商的市場信心在逐步提高。前四周累計日均出貨量達到37270輛,繼續保持出貨量高于零售銷量的正常狀態,出貨量同比增長了0.8%。
從今年以來,國內車市每個月都是在負增長,其中1月份主要是受春節因素的影響,而2月和3月則主要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不過目前疫情已經逐步得到控制,連湖北都已經病例清零了,大家的消費信心也在逐步提高。二月和三月丟失的市場汽車消費量,是否能夠在未來這幾個月逐步補回來?按業內人士的分析,補回部分市場需求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加上地方政府和車企的“救市”政策,未來幾個月對車市的消費前景還是看好的。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各項支持和促進政策陸續出臺落實,結合汽車行業企業的積極努力,下半年中國汽車行業的銷售水平有望恢復或超過去年同期,但仍將受到海外疫情防控進展的諸多不確定因素影響。
業內專家建議,中國汽車工業在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的同時,還要掌握核心技術,從而形成上下游產業鏈競爭優勢。
分化明顯
受疫情等因素影響,車市分化愈加明顯。主流車企銷售量擴大,弱勢企業市場份額進一步縮減。從一季度及4月數據看,*ST海馬、眾泰汽車、力帆股份等車企市場份額被龍頭車企蠶食。
數據顯示,*ST海馬4月銷量為1376輛,同比下降48.08%。值得關注的是,*ST海馬的銷量構成中僅包括SUV車型,轎車和MPV等車型處于停產狀態。
眾泰汽車預計,2020年1-6月凈虧損7億元至10億元,同比下降141.04%-244.34%。公司表示,受疫情影響開工時間減少,產品和原材料物流運輸不暢,銷售訂單大幅減少,產能利用率不足導致固定成本增加。力帆股份在一季報中披露,受疫情和資金緊張影響,公司營收有所下降,下一報告期可能繼續虧損。
崔東樹認為,市場分化明顯,長城、吉利等頭部企業產品性價比不斷提升,銷量不斷走強;一些尾部企業在疫情影響下銷量大幅下降,優勝劣汰加速。
招商證券汽車分析師認為,國內大部分地區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企業生產秩序以及社會經濟活動逐步恢復常態,疊加刺激汽車消費的政策“組合拳”助力,車市在一季度大幅下滑后逐步企穩。汽車作為居民耐用品消費,需求會被短期抑制但不會消失,一季度被抑制的汽車消費需求有望在后期逐步釋放。車市目前處于筑底階段,景氣度上行持續性需進一步觀察。
責任編輯:gt
-
汽車電子
+關注
關注
3037文章
8349瀏覽量
17018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